中國持續反貪禁奢,重創奢侈品產業,原本搶手的精品,竟在中國變成賣不掉的庫存貨,喬治亞曼尼等奢侈品牌旗艦店,甚至在上海活不下去。
儘管有蘇格蘭獨立公投的不確定因素,一些重要國家的股市,近來仍聯袂創下新高。然而,對於全球奢侈品產業的投資人來說,近期績效可說慘不忍睹。
所謂奢侈品產業,包括:高檔紅酒、精品、賭場、鑽石等,按照財富效應邏輯,股市上漲,這些產業應該最為受惠,但從數據來看卻不然。
超級名牌遭殃
LV、古馳母公司財報難看
以全球最大精品集團LVMH為例,該集團最新出爐的半年報指出,今年上半年,集團上半年淨利率從去年同期的一九.八%萎縮至一八%。財報發布當天,LVMH股價收盤大跌六.八%,創下二○○九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其中LVMH旗下旗艦奢侈品牌︱︱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所屬的時尚皮具部門銷售年成長率,更從第一季的成長一○.七%,第二季掉到只剩下成長二.七%,大減超過七成。
另外,知名品牌卡地亞(Cartier)母公司、全球最大珠寶商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銷售額,也創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包括八月份在內的過去五個月中,公司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僅四%(未計入匯率變動),創二○○九年以來最慢速度,且截至九月十九日的過去一年中,股價下跌了約一二%。
至於古馳(Gucci)和Bottega Veneta的母公司開雲(Kering)集團,上半年業績同樣不理想。
開雲集團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只有成長一.五%,營業利益更比去年同期衰退四.七%。另外,義大利名牌Prada在香港掛牌的母公司Prada SpA,近一年股價也同樣大跌三三.一%,對比香港股市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更顯得疲弱。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