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師,好久不見!」楊青山滿臉笑容地走進診間。我連忙起身迎接:「哎呀!楊老師,您好啊!」
當年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楊老師剛退伍,是風趣又有衝勁的年輕人;如今肚子也有了,頭髮也摻了花白。
我翻開薄薄的病歷問:「老師,有什麼問題嗎?」
楊青山搖搖頭,笑著道:「今天過來找你,不是要看病的。」
「哦?」
「是這樣子,我的小兒子今年高三,成績還不錯,所以我就叫他去念醫科,可是講了好多次,他就是不聽。」楊青山攤手道。
「他怎麼說?」
「他都說,當醫生累得要死,還會被打、被告,所以連考慮都不願意。」楊青山道:「我今天來,就是想問你能不能撥個時間跟他談談,分析分析,看能不能改變他的想法。」
「他自己有什麼打算嗎?」
「他對大自然很有興趣,所以想去念物理。」
「那很好啊,我會建議他選擇自己的興趣。」
「可是,我教書教了20幾年,只要成績好的學生都叫他們去念醫科。」楊青山道:「如果成績好卻不填醫科,那不是很浪費嗎?」
一直以來,我們所接受到的觀念,大概就是這樣。教導孩子總是以「職業」為標的,希望孩子考試、得分、挑職業。
這樣的觀念早就應該作適度的調整。世界變化得太快,天底下早已不存在絕對的「好工作」。但許多人的觀念卻依然存在於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刻板印象。當我們盲目地把自己「以為」好的職業,轉變成對孩子的期待或目標時,其實是非常不恰當的。
逼著孩子以狹隘的眼光去追逐,當獲得的時候恐怕已經是場陳舊的幻影,或是過時的美夢。雖然總是會以「我是為了你好」來包裝,但孩子不該是用來滿足家長憧憬的工具。
★ 了解人生每一階段的理財需求,選對正確方法累積財富,遠比盲目投資獲利更重要...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