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受惠去年多頭,績效比一般股票基金多四個百分點,被動、低廉管理費正是它勝出的主因,緊貼大盤走勢,不會有經理人主動操作失誤、共同基金鐘擺效應的問題。
陸股去年第4季以來氣勢如虹,成功帶動台灣ETF買氣,今年預計將出現多種槓桿及正反向產品,單日量能上看百億。 (攝影者.楊文財)
俗稱懶人投資法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在二○一四年大顯神威,首度打敗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登上冠軍寶座,今年一月ETF的成交值占台股比率,更衝上六.一四%的歷史新高水準。
就連高雄百年餅店舊振南董事長李雄慶,也在一月底的媒體餐敘上,大方分享多年來投資ETF的理財策略:每個月固定扣款五萬元投資台灣五十,當報酬率達到一五%至一八%時停利再買,以此推估,十年下來已經大賺一百三十三萬元,是放定存的二.五倍。
投資ETF有多熱門?根據證交所統計,二○一三年ETF成交金額約新台幣二千八百二十三億元,僅占台股成交值不到二%水準;到了二○一四年底,ETF成交值已推升至四千三百三十三億元,成長幅度達到五三.四九%。
台灣》
台灣五十年化報酬率勝定存
現在,就連金管會也看好這波行情,打算開放周邊十五家金融機構的基金可投資台股ETF。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認為,除能藉上億資金為台股注入新動能,台灣五十發行十二年來,平均年化報酬率高達七.八三%,遠超過銀行定存。
然而,ETF在台灣雖然已有十多年歷史,但也是在去年,以追蹤台灣資訊科技指數的富邦台灣科技ETF交出二八.四八%報酬率,大勝主動式操作績效最好、永豐領航科技的二二.三八%後,眾人才見識到被動式基金,居然也有主動式操作的威力。
元大寶來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觀察,ETF通常在跌深反彈或行情的初升段表現最好,特別是在多頭情勢確立,但是主動式基金經理人仍然躊躇不前時,不帶主觀判斷的ETF,往往會在滿倉的情況下脫穎而出。
而二○一四年正屬於多頭行情,全球在貨幣寬鬆下資金氾濫,台灣因匯率相對穩定,加上良好的配息政策,吸引大量外資湧入,其中又以大型權值股為主要標的,使指數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報酬率達到一一.一一%,比一般股票型的平均報酬率高出近四個百分點。
美國》
》本文未結束,請購買雜誌
我已是訂戶,升級為訂戶會員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