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電視在金融海嘯時辦起雜誌,拿下生活月刊最佳銷售紀錄,如今再辦第三本雜誌,憑藉的是玩透粉絲經濟。
三立電視副總經理 張正芬(前)與團隊,用行銷思考來編雜誌,讓月銷量翻3.5倍。 (攝影者.楊文財)
「當人家覺得你瘋了,你就成功一半了!」這是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今年九月上架第三本雜誌《文創Life》最大的體會。三立電視去年營收約六十億元,卻看上銷售額才近億元的平面雜誌,背後思維耐人尋味。
三立第一本雜誌二○○○年創刊,不過二十個月的《華流》平均月實銷量約七萬本,今年五月至七月在7-Eleven生活類月刊實銷量第一名,網路書店博客來、金石堂也是同類型月刊銷售冠軍;剛創刊的《愛玩客》甫上架,也在各通路奪下綜合休閒旅遊雙月刊銷售冠軍。
今年上半年,《華流》開始獲利,打破一般紙媒創刊平均三年到五年還在損平間掙扎的定律,約一年就賺錢。隨著雜誌上架,其自製偶像劇,收視率跟著水漲船高;因應個別戲劇開設的臉書討論區也排進討論活躍度全球第五名。藉雜誌銷售,拉升戲劇、節目收視率、活躍臉書討論度,這一環扣一環的關鍵是什麼?
把電視迷變成死忠讀者
搭上ON檔節目,熱賣十萬本
顛覆編輯部主導內容的傳統模式,《華流》、《愛玩客》背後推手是三立資深副總經理、身兼兩本雜誌社長,張正芬領軍的行銷團隊,「我們從行銷、產品出發,徹底將『粉絲經濟』玩透,」她一語道出兩本雜誌在紙媒低迷景氣下勝出秘訣。
滾動粉絲第一步,在於將ON檔戲、ON檔節目和封面主題綁在一起。以銷售逾十萬本那期為例,封面人物是剛下檔戲劇《我的自由年代》男女主角李國毅和任容萱。上映時收視率不到一%,在封面報導加持下,隨討論話題展開,結局提升到平均逼近二%成績。
這是摸索四期才得出的經驗。《華流》前三期銷售僅兩萬本左右,張正芬坦言通路跟她打賭:「鐵定挺不過三期。」主因是內容同質性太高。直到第四期,以ON檔節目《超級偶像七》出身、台灣選秀年紀最小冠軍的謝博安為封面,銷售逾五萬本,比前三期多一倍以上。
以藝人邱澤做封面的那期,銷售不如預期,檢討後發現,「出刊時,邱澤主演的《小資女孩向前衝》已下檔,粉絲情緒也跟著消失,自然不會埋單,」《華流》出版部經理王宗彬分析,那次經驗後隨ON檔戲或ON檔節目為封面的經驗值才建立起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Scottish readers: Undecided about the referendum? Please read How the media shafted the people of Scotland and Scottish Independence, Power And Propag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