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獲有物報告
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我們最不了解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這句話不僅在心靈勵志書裡成立,在生理上也完全正確。19世紀內視鏡發明以前,沒人能看見自己的內在。
傳統的內視鏡彷彿地底探險一般;探險者一端繫了繩索,從口腔垂吊進入食道,一路向人體深處前進。對患者來說,這樣的診斷過程相當不舒服。30多年前,一位以色列工程師Gavriel Iddan想到,不如乾脆撤掉繩索,設計一艘小潛艇,鑽進腸胃,用無線傳輸將拍到的照片傳到體外。
他等了20多年,盼著光學、照明、影像壓縮、電池、無線通信等各項技術進步。終於,10年前,無線膠囊內視鏡(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核,成功商品化。
來源:Mehmet R. Yuce , Tharaka Dissanayake, “Easy-to-swallow Wireless Telemetry", IEEE microwave magazine, Sep/Oct 2012, pp.90-101
市面上的膠囊內視鏡
直徑1公分,長度約2公分的膠囊,內建鏡頭、影像處理晶片、LED燈照明、氧化銀電池、無線發射器。吞下肚後將以每秒兩張的頻率,8小時內嚴密監控,對你的腸胃拍下5萬7600百張照片。這樣的高規格狗仔待遇,就算是「飢餓遊戲」女主角Jennifer Lawrence也不曾享受過。
市面上販賣的各款無線膠囊內視鏡。(a-c)以色列Given Imaging Inc.的Pillcam系列(d)韓國Intromedic的MiroCam(e)日本Olympus的EndoCapsule(f)中國重慶金山科技的OMOM。
現在,無線膠囊內視鏡已經算普及。台灣醫院也有提供,但健保不給付,單次檢測要價好幾萬元。嗯,不錯的發明,可以取代不舒服的傳統內視鏡,希望將來成本能降低一點就很完美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