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aul bica@flickr, CC BY 2.0
2013.8.29 施振榮答覆記者詢問宏碁被併購的傳聞時,表示:『順其自然』。
2013.9.3 Nokia 宣布出售手機部門予 Microsoft。
2013.9.4 宏達電股價跌破140元,再創八年來新低
四年多前筆者寫過一文,認為大家過於貶低代工、美化品牌。時至今日,這樣的迷思有增無減,但現在應該是再談談國人長久以來認為品牌勝過代工的迷思的好時機了。
微笑曲線
自從施振榮在1992年提出微笑曲線,用附加價值的高低將 IT 產業區分為研發、製造、行銷之後,這個模型就成為國人評判代工與品牌兩種不同營運模式時最常使用的理解方式。而代工廠毛利率逐年下滑的事實,加上國外品牌的成功故事,似乎更印證了施振榮的真知灼見。
於是社會開始形成鄙視代工、尊崇品牌的輿論。每每討論台灣產業轉型之路時,其中不言而喻的意涵幾乎都是指對品牌夢的追逐;即便不全然如此,至少也都是一面倒地認為應該揚棄代工之路,轉往它處。
然而代工真的毫無價值而不應戀棧嗎?品牌又真的如此美好而應全力追逐嗎?本文即試圖分析國人普遍對於代工與品牌的各種迷思。
迷思一:品牌的利潤遠高於代工
我們就拿國內兩大代工廠鴻海、廣達與兩大品牌廠宏碁、華碩來比較看看吧。
宏碁不但利潤比代工廠低,甚至還虧錢。其大力鼓吹品牌的創辦人施振榮如今倒是對放棄宏碁抱著「開放的態度」,還真是諷刺啊!華碩雖然的確有較高的利潤,但也沒有想像的高,而且稅前純益率仍有持續下滑的危險。相對地,代工廠已守穩在3%左右。
或許有人會說那是筆電產業比較特殊,好吧,那就來看最夯的手機產業吧。宏達電的跌勢更恐怖!
等等!你說,怎麼不拿蘋果與三星這兩家成功品牌來比較?沒錯,這兩家公司的確賺了很多錢,但目前全世界的手機品牌也就只有這兩家賺錢。而這一點正可以帶出其他兩個迷思。
★ 每一個理財行動,全在於個人的一念之間,一個小小的決定或觀念的改變,就有可能影響你的未來財富人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