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i2020 ()
看板Examination
標題[考題] 2013年司法官選擇題(行政法)
時間Wed Aug 14 00:44:08 2013
甲行政機關與乙公司簽定貫穿中央山脈之東西橫貫高速公路促進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法上 BOT 契約,甲乙均知悉有高度風險,契約上約定工期 10 年,甲應無償提供乙興建必要之土地,並協助乙取得貸款,乙公司 於興建完成後,取得 50 年之經營權,期間結束後,乙應無償將東西高 速公路轉移予甲機關。 53 承上題事實,問題 2:乙公司於完成東西橫貫高速公路後,於經營 期間發生多次重大山崩及湧水等當初得預料之重大災變,經長期搶修, 猶無法修復經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得終止與乙間之 BOT 契約,且不給予乙任何補償,因為係不可抗力 (B)甲得命乙繼續搶通,以維護東西向之交通公共利益,並補償所受損失 (C)乙得要求與甲終止 BOT 契約,並全額補償乙之損失 (D)乙雖同意搶修,但對甲之補償金額不服,此時乙應以甲為被告,向普 通法院提起給付訴訟 考選部答案為 B 但我認為 B 是錯的,理由如下 行政程序法第147條 行政契約締結後,因有情事重大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原約定顯失 公平者,當事人之一方得請求他方適當調整契約內容。如不能調整,得終 止契約。 前項情形,行政契約當事人之一方為人民時,行政機關為維護公益,得於 補償相對人之損失後,命其繼續履行原約定之義務。 第一項之請求調整或終止與第二項補償之決定,應以書面敘明理由為之。 相對人對第二項補償金額不同意時,得向行政法院提起給付訴訟。 條文不是明文寫 當時所得預料 但本題是 如果當初都能預料到的重大災變 應該在雙方訂約時,就已經把這因素考量進去 為什麼行政機關還要補償乙公司所受損失呢? ----------------------- 32 各級學校對於學生之種種措施,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大學對學生之退學處分並非行政處分 (B)高中職對學生記大過一次為行政處分,非屬學校內部措施 (C)受退學處分之大學生,得直接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D)高中職命學生為轉學之處分,學生得提行政救濟 考選部答案為 D 我的想法 (D)選項部分 釋字684有適用到高中生嗎? 我記得沒有啊!!! 所以高中生應該還是適用釋字382號吧? 高中命學生轉學並未剝奪其學生身分 為什麼能提起行政救濟呢? (C)選項部分 受退學處分之大學生,不能直接跳過校內救濟管道,直接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嗎? 法院實務真的有要求一定要先校內救濟嗎? ------------------ 在此謝謝大家 昨天的法倫考題,很謝謝大家的回覆,謝謝(鞠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193.2
→ s81250:學生救濟的那題,可以看382號解釋理由書,必須先校內救濟 08/14 00:47
推 j791126x:高中生是學者說可以類推適用 08/14 01:02
→ j791126x:第一個問題你實在太強了 我只想到那個法條 就寫了B 08/14 01:03
→ j791126x:根本沒在管細節 08/14 01:03
推 kin110417:BOT那題我也想很久,最後我也錯了,應該是要適用146條 08/14 01:07
推 Sulagia:可是按你所說的,既然不須補償,那D對補償金額不服就更不 08/14 01:08
→ kin110417:那麼結果就是調整契約內容或終止契約,並可請求補償金額 08/14 01:08
→ Sulagia:又既是當初得預見,更不可能讓雙方得單獨終止契約吧? 08/14 01:09
→ kin110417:所以似乎C選項比較OK,B完全是147的內容,這題應該提出 08/14 01:09
→ kin110417:釋疑 08/14 01:09
→ kin110417:D一定錯是因為要向行政法院 08/14 01:10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