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新婚夫婦廿二日在烏克蘭東部克拉馬托斯克市政府大樓外,拍攝婚紗照。大樓被親俄國的民兵占領封鎖,且拒絕撤離,使得俄國上周和美國、歐盟、烏克蘭達成的四方協議形同具文。 (路透) |
紐約時報報導,俄國軍方在克里米亞半島和烏克蘭東部展現的「新實力」,令西方軍事專家刮目相看。
報導說,美國國務卿柯瑞譴責俄國兼併克里米亞,是「十九世紀的作風」。但密切注意俄國軍方如何成功貫徹俄國總統普亭政策的西方專家,對俄國的軍事戰略下了不同的結論,他們看到蘇聯解體後被瞧不起的俄軍,技巧高超地運用廿一世紀的戰術,結合網路作戰、資訊戰爭和受過嚴格訓練的特種部隊,占取先機,使西方處於被動。
北約前司令、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史塔夫瑞迪斯說:「俄國地面部隊處理問題的方式有了重大變化。他們以智取,先出小牌。」
俄軍在烏克蘭的靈活戰術,迥異於二○○○年以猛烈砲火、空襲、地對地飛彈從車臣分離主義分子手中奪回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強攻戰術。在車臣戰爭中,俄軍完全沒有避免平民傷亡和民間設施受損的觀念。
俄軍在烏克蘭展現的能力,不僅是攸關烏克蘭的命運,也影響俄國周邊的摩爾多瓦、喬治亞、中亞國家,甚至已加入北約的中歐國家安全。
美國智庫詹姆斯城基金會資深研究員麥德莫特說,自從俄國想以更有效的方式,把手伸進蘇聯解體後脫離俄國的周邊國家後,即著手提升軍力,以特種部隊、空降部隊和海軍步兵為優先,這些軍種的「快速反應」能力,已在克里米亞通過測試。
俄軍在克里米亞的快速達陣,不代表俄軍整體素質已提升,以徵兵為主的俄軍,仍無法與高科技的美軍相比。
麥德莫特說:「這次行動未反映俄軍的現況,這次展現的實力在於結合完備情報的秘密行動,而基輔中央政府的體質衰弱,以軍事回應的意志薄弱。」
不過,俄國在烏克蘭的行動,快速結合了硬實力和軟實力,迫使歐巴馬政府在俄國已在當地改變現狀後,才被動回應。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