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Oscar Palmer@flickr, CC BY-NC-SA 2.0
人有無知的權利。正如我們可以選擇用暴飲暴食、吸菸和服用非處方藥來危害我們的健康;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對政策問題一無所知。
但或許,無知有時也有點作用。經濟學家認為,有時人們為了做決策,必須花大量成本去充分理解某些問題,萬一這個動作的「CP值」太低,人們就會產生「理性的無知」。例如,許多人為了家庭、學校、工作和貸款忙碌不堪時,不會認為自己的時間值得花在去研究一大堆數據,就為了理解核電、兒童玩具中的塑化劑,或飲食中的毒性。
人們特別容易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問題上行使他們無知的權利——不管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一份2001年報告發現,大約一半的受訪者知道地球每年繞太陽轉動一圈,45%的受訪者能說出「DNA」的「可接受的定義」,只有22%的受訪者知道什麼是「分子」。
1995年,宇宙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對這樣的社會趨勢表達了擔憂:「抓住我們的水晶球,虔誠地諮詢我們的占星師,我們的批判精神迅速退化,我們正迅速滑向迷信和黑暗,但卻渾然不知。」
稍後,英國博學家塔維爾納(Dick Taverne)警告說:「在醫學實踐、流行的農業和食品觀點、減少飢餓和疾病的政策、以及許多其他問題上,一股非理性的暗流正在威脅科學的進步,甚至正在威脅我們的民主的文明基礎。」
★ 了解人生每一階段的理財需求,選對正確方法累積財富,遠比盲目投資獲利更重要...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