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假貨報告鬧得滿城風雨,加之2014年第四季財報不及預期,阿里巴巴2015年1月3日股價盤中一度大跌10%,阿里巴巴的中國式思維處理問題的方式令美國投資者感到擔憂,誠信、知識產權、監管不力這些都是美國資本市場的大忌。
假貨報告爭議 引出神秘約談記錄
阿里巴巴對於淘寶網存在的假貨問題一直是諱莫如深,在反擊中國工商總局2015年1月的電子商務市場的報告中,只談假貨不談責任,就中國市場的遊戲規則而言,這確實相當高明的公關手段。
由於阿里巴巴的強勢回應,中國工商總局發表了一份2014年7月座談會的會談記錄,詳述了阿里巴巴的五大罪狀19個問題,甚至為了保阿里巴巴順利IPO所有問題均祕而不宣,中國監管部門的行為令美國投資者感到震驚。
監管部門查而不管,阿里巴巴明知故犯
但對於美國投資者而言,整個事情的發展過程已經足夠讓他們震驚很多回了。
其一: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竟然公開賣假貨,不管責任在誰,明知故犯就是錯,賣假貨的行為涉及到這家公司的誠信問題,對於知識產權的態度,任何一點不當都足夠讓一家公司股價跳水。
其二:政府部門早在2014年7月就已經就假貨、電商業務管理不善、惡性競爭等問題約談阿里巴巴公司。約談記錄中明確提到了為不影響阿里巴巴IPO,這次座談會以內部會議的形式進行,談話報告也沒有對外公開,如果不是阿里巴巴如此言辭犀利地質疑中國工商總局的假貨抽查報告,可能這次約談記錄永無見天之日。
主管部門查到問題不公開,這難道不是欺騙投資者?美國投資者大呼上當,對於中國整體市場環境的不信任,影響的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的股價,多家在美國IPO的中國公司股價也集體走低。
阿里巴巴有可能面臨集體訴訟
目前美國股市的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已經有所行動,據悉SEC已經在評估中國工商總局的電商資料與阿里巴巴的招股說明書是否有出入。美國股東權益律師事務所Pomerantz LLP宣佈對阿里巴巴的披露信息不充分展開調查,調查的問題包括商家無證經營、買假貨、員工受賄、運營體系混亂等,該律所此前還調查過蘭亭集、新東方、聚美優品等中國上市公司,有可能過引發大規模的集體訴訟。
無論是美國證監會還是投資者的質疑,最大的證據就是中國工商總局的約談記錄和假貨報告,阿里巴巴集團CFO蔡崇信公開表示,調查報告存疑,阿里巴巴將提起申訴。若中國工商總局出面否認此前兩份文件的合法性,阿里巴巴遭遇集體訴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政府部門承認報告和調查不準確,這在美國市場或許是天方夜譚,在中國市場就另當別論了。
─本文獲 「科技新報」授權轉載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