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大慈善家「東方巴菲特」誕生中國! (來源.《紐約時報》)
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我會成為慈善家。一九六五年我出生在北京,年少歲月都耗在香港工廠做女工,鎮日縫製洋裝上衣的領邊和鈕扣。如今,我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SOHO中國執行長。
中國產億萬富翁,世界最快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經濟急速成長,如今已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億萬富翁產出國之一。《富比世》(Forbes)統計,現今有兩百四十二位,且數量持續增加中。十年前,這項統計掛零。
我們這一代的成功故事十分獨特。我們出生在共產中國,當時的主流思想雖是「為民服務」,想藉由個人或像洛克斐勒(Rockefellers)、卡內基(Carnegies)這類家族,孕育慈善文化或傳統,簡直是天方夜譚。在共產主義下,毫無所謂慈善榜樣可言。
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大開中國門戶,迎來經濟改革與資本市場。中國的企業精神再次重生。對於我們這一代許多中國人而言,首次接觸西方善舉是出國留學時收到經濟援助。我們幾乎都是窮學生,只有勃勃野心。我們是「中國PHD」:貧窮(poor)、飢餓(hungry)、有決心(determined)。經濟援助改變我們生活。
一九八○年代,我帶著全額獎學金赴英國留學,分別在薩塞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以及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教育最終為我在華爾街找到一份工作,然後一九九五年回到中國,與丈夫潘石屹創辦SOHO中國。他在中國西部農村長大,也進了大學,引領他從農村生活走向一路成長、千變萬化的商業世界。
我獲得受教育機會,這是人生中最驚人轉捩點。教育開啟我的國際視野,提供我所需的學術訓練,讓我投入國際職場,並且賦予我回到中國創業、創新的勇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