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幾年前,熬過了長期戰亂的中國大陸,滿目瘡痍。想像裡,豈止被迫渡海來台的「大陸人」、就連飲著勝利美酒的大陸人也該是骨肉離散,百廢待舉,在不安定中盼望著不知會如何的未來。此時,著名的編劇家翁偶虹先生已從原本在北京中華戲劇學校為師生編劇,調入也在北京的中國京劇團,在許多優秀的表演藝術家的聯手之下,創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這些經典有至今很紅的,如《鎖麟囊》;也有不知為何,不是寫而未排、就是排而未演、就是演而未傳的;《雲羅山》便是其中之一。
我從二手書網站上購得的孤本《雲羅山》是1950年上海初版的。當時翁偶虹不啻「南北通吃」:他為中華戲劇學校新編的戲,很快就被拿到南方複製。當時在滬的顧正秋女士幾乎「同步」便演到《鎖麟囊》、《香妃》、《美人魚》等劇,且《雲羅山》的印行竟然由上海拔得了頭籌,就證明翁氏之影響力。
或許苦難真能使人了悟生命的短暫與虛枉,聞雞起創,發亮發光;中國京劇在戰火與哀鴻的20世紀中葉,居然創出了偌多的傳世鉅作!而苦悶時代的劇作裡,輒會出現一種很特別的寫實與浪漫。寫實是發洩,浪漫是無可奈何下的寄託。
第一次讀李寶春改編後的《雲羅山》,著實為其風格與節奏所惑──這是六十五年前寫出的傳統劇本嗎? 短、勁、快,劇情是兩家人搶一個小嬰孩;不是所羅門王《灰闌記》,倒如早期香港出品之武俠電影。不單如此,劇中的某些人物例如「神偷」劉小義,亦正亦邪,酷有古龍小說裡江湖高手的身影。劇末劉小義還教了不諳武功的白士勇(李寶春飾)一套刀法。白士勇就仗著這套刀法,一路「不太會打」地打完了全場,救出了自己的小孩,簡直比遇見了仙女的灰姑娘還要神勇!
古龍的第一部作品寫於1955年,所以《雲羅山》裡的豪俠身影當然不是古龍人物的縮影,而是先鑑。武俠小說的娛樂性與文學性同等重要,這是世所公認;翁偶虹顯然想開啟「娛樂京劇」的先河,因為相同的風格也出現在顧正秋女士所演過的《美人魚》裡。
更有意思地,《雲羅山》生、旦、丑的唱念作打都要求極高的京劇造詣:當時的陣容除了共同創作人李少春之外,還包括袁世海、葉盛章二大名家,以及黃玉華、李文英、李世霖、李金泉、李幼春等京劇大腕,足證編演《雲羅山》的動機,是企圖自京劇的本體中生出時代感與新鮮感;也就是說,是要京劇提升本身的娛樂價值,保持市場優勢。可惜時代動盪,這用心沒能多開展。然在傳統戲仍處全盛年代,就能看到自己罩門,主動開始革新,藝術家的前瞻力與包容度令後世刮目!
這次李寶春在國家戲劇院推出醒世京喜劇《雲羅山》,找來了老搭檔旦角黃宇琳、大花臉楊燕毅、以及彼岸文武崑京兩界的丑角王牌李鴻良與徐孟珂,又敦請影視名角郎祖筠同台;一方面是希望跨界合力,活化瀕臨絕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另方面也是透過實踐來傳承翁偶虹與李少春等先輩的革新精神。李寶春為《雲羅山》所編的唱腔與表演,俱非老腔老調,但俱不脫京劇的體系,傳承中見顛覆,值得品鑑。
革新的精神需被傳承,傳承的手段需被革新。就是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滾動、前進、綿延」,一步一腳印地譜就了每個民族獨一無二的文化。摯盼我們的文化有個「滾動生鮮、前進不止」的「綿延」。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