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間碰面時的問候語,除了「吃飽沒?」、「最近好熱喔!」、「暑假去了哪裡玩?」,常常還多了一句-「你最近有賺到嗎?」
這問句,可不是百貨周年慶的「買到賺到」喔。是的,你猜想的沒錯,我的朋友們相當關心的,就是全球股債市這一大波多頭行情,你有跟到、賺到嗎?
台灣投資人,一半以上已賺了錢
台股看似毫不費吹灰之力的就攻佔九千點之上,美股屢創新高,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東協、拉美等在第二季之後也反攻向上;為了不讓股市專美於前,新興市場債與高收益債也重獲資金青睞,紛紛再造正報酬佳績。
真的大家都賺到了嗎? 讓數字來說話最清楚了!
根據最新的「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調查,我們可以看到(見下表),台灣投資人當中,過去半年內,賺錢的比例約是54.6%(超過一半ㄟ),其中投資台股或是投資海外(主要是境外基金)的賺錢比例都超過五成,這比例可說是達到近三年來的高水位喔!換言之,排除那些定存族或月光族或那些因種種緣故而不投資者,走在路上每兩個人就可能有一人正因為投資而賺了一大(小)筆錢。
這事實在目前如此刻苦的環境中(利息超低、薪水難漲、物價拼命漲..),聽來真是有如天籟如此令人感到雀躍啊!只不過,當下的金融市場也不是隨便買隨便賺的年代,市場波動如此劇烈、輪動態勢格外明顯,只賺不賠其實並非易事。
投資人在台灣,賠錢比例約17%
幸好,這份調查也告訴我們,台灣投資者賠錢比率正明顯下降。過去半年當中,整體投資者與海外投資者賠錢的比率約在17%上下,這可是近六年(2008年以來)來的新低,台股投資者也只有約23%是賠錢的,這比率也是近三年(2011年4月)來的新低。
![投資找摩根 投資找摩根](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bw.bwnet.com.tw/image/pool/2014/09/36170c766048df736417f4ee7bb8b4b7.jpg)
然而,這份調查並無法告訴我們,這些投資者賺錢的致勝關鍵在哪?為何有人會在股債多頭之時賠錢。
讓我來告訴大家,關鍵何在吧!
分散多元的資產配置,常(長)勝者的投資王道
首先,歷史總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請各位先看看下面這一片色彩繽紛、密密麻麻的圖表吧!(見下表)
這是主要十大資產類別(成熟股/新興股/亞洲股V.S.美債/新興債/高收益債V.S.商品/美國REITs/現金V.S.資產配置)過去10年來的報酬表現一覽。這美麗的十彩圖告訴我們:
1. 風水總是輪流轉:舉例來看,葡萄紫的「新興市場(亞洲除外)股票」,在過去十年間,曾有四個年度表現最佳、締造了30%-90%不等的年度報酬,但也曾經在2008、2011、與2013敬陪末座,年度跌幅最慘烈曾經是負的57%。換言之,如果你總愛重押投資某一族群,很可能不是大賺、就是大賠。
@ 各資產類別報酬表現
2. 資產配置絕對必要:請大家把目光放在淺灰色的「資產配置」。這裡的「資產配置」意味多元的投資組合,而且內容真的很多元。
簡單來說,這「資產配置」包含了20%的已開發市場股票、15%的亞洲股票(日本除外)、15%的拉丁美洲與新興歐非中東、10%的新興市場債券、10%的美國債券,10%的美國高收益債券、5%的商品、10%的美國REITs、5%的現金。當然,這多元資產組合的報酬數字,都是由這些資產的代表性指數的表現換算而來。
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到,淺灰色的報酬率落點,不會在最優的最上面,也沒有在最差的最下面。是的,他都剛好落在中間地帶,多頭時年度報酬能夠有雙位數,空頭時跌幅也僅有4%左右。這結果並不難理解,因為多元的資產配置,同時囊括了所有收益機會,也讓風險充分分散,讓投資人無論在春暖花開、或是風雨飄搖中,都能笑看一切、輕鬆面對。
3. 收益來源盡量多元:在收益至上的年代,收益來源當然愈多愈好,一般的股債還不夠喔,高息股的股息收益、高收益債的債券孳息、地產REITs的複合收益,都是能夠充實自我資產的收益來源喔。如果你也無法分別研究這些股債、商品或市場,透過一些多元收益的基金商品,便能夠有類似的穩健效果。
「你最近有賺到嗎?」好好領略一下十彩圖告訴我們的事實吧!相信下次我們接到投資人信心調查電訪時,一定能驕傲的告訴對方說,「是的,我有賺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