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日經BP社
提供
中國將反壟斷矛頭指向了外資車企。對此也有人質疑是在打壓外資,但僅此無法掌握全貌。實際上,中國此次的反壟斷的背景還在於速度不斷加快的中國巨大變化。
「中國是法治國家,不管是本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只要違法就都要被處罰。」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8月20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如此強調說。在此次記者會上,發改委公佈十家日本汽車零件廠商因違反反壟斷法而被處以罰款。
此次發改委向日本大企業開出了高達12.35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因此也有觀點認為此舉意在打壓外資。不可否認,中國當局是想拿容易引發轟動效應的外資企業開刀、以儆效尤,但事情好像並非這麼簡單。其背景還在於企業與政府的距離感開始大幅變化。
政府官員與企業的距離感開始變化
「拜託,別白天來電話。」
一名派駐中國超過20年的日本貿易公司資深人士對北京市政府官員最近驟變的態度吃驚不已。前一段時間,這些官員還頻頻要求去高檔餐廳吃喝。
而「最近即便給他們打電話也都應付了事。」這是因為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接企業打來的電話,容易被人懷疑私下受賄的緣故。
「習近平政權強力推進的反腐敗運動,讓政府官員的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駐派北京的某企業涉外幹部毫不掩飾地說。
在「蒼蠅老虎一起打」的方針下,連日來中國媒體不斷報導重量級官員被捕消息。同時,日本企業直接接觸的「副科長級官員也有很多因貪污而被逮捕」某廠商幹部說。
按以往中國的商業習慣,報價串價等非法行為絕不少見。而且有不少企業主認為,即使這些行為被發現,也可憑藉與官員建立的深厚私交躲過去。但這種做法現在行不通了。為了自己不被懷疑與企業有牽連,有些官員甚至反而表示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
高檔品價格也成敏感地帶
繼零件廠商的價格壟斷之後,中國當局將打擊的矛頭轉向了日美歐成車廠商居高不下的新車及修理配件價格。豐田及德國福斯(VW)等已成為調查對象,今後存在被處於高額罰金的可能性。
在迅速富裕的中國,外資企業等銷售的高檔產品是「越貴越好賣」。不過,現在的消費者比以前更成熟,已開始嚴厲審視價格是否合理,這一「變化」也推動中國當局向強硬態度轉變。
進口到中國的高檔汽車在價格上要大幅高於發達國家。豐田在日本生產的「凌志」頂級轎車「LS600hL」在中國的售價是日本的約3倍。德國高檔汽車在中國的售價也達到德國的2倍以上,遠遠超過關稅部分。「人民幣升值了,進口車為什麼還這麼貴呢?」在中國消費者中,這種不信任感也在不斷加深。
[註]:各品牌的車輛價格均為含稅價(2014年8月22日官方網站報價)。按2014年8月1日匯率(1元=16.9日元、1歐元=137.6日元)換算成日元。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