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desertdutchman@flickr, CC BY 2.0
當我被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帶進休息室的時候,裡面已經有三個講者了。這是一個大型國際組織的年度活動,專門辦給大學生和年輕上班族,今年主辦國是台灣,地點是新開幕的高雄世貿會議中心。許多受邀的講者都是直接坐高鐵下來參加他們的場次,結束之後再回去。我們很快的彼此自我介紹,因為我們四個人是同一場,而我是主持人。我們介紹彼此的背景,我們想要說的事情,並討論一下主題,現今社會的社會企業,以及學生能夠如何來實踐自己的夢想,並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
在介紹後,我單獨坐在一個角落,很快的再次看過每個講者的背景,演講細節,以及我會問他們的問題。三位都很成功,但是背景完全不同。第一位是一個日本女性創業家,年約30歲,她在創業圈非常有名且備受尊重。大學畢業後,在沒有任何人脈或經驗的情況下,就跑去了孟加拉,她在那邊證明了,即便是最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也可以做出足以自豪的高品質產品,同時也能夠經營一間企業,為開發中國家帶來繁榮。她的時尚零售公司現在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店。第二位是來自香港的投資人,專門投資有社會影響力的公司,比如說專門為身障人士提供計程車服務的公司,或是替窮人提供廉價租屋的服務。他也證明了,企業可以運用資本來做好事,在替投資人賺錢的依然能夠解決大企業常常忽視的嚴重的社會問題。最後的講者是一位哲學和社會學博士,來分享他對於社會規範的見解和理論。
他們都是非常不一樣的講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完全不同的背景,而當我看著他們的PPT投影片,以及他們準備要講的內容,我很認真的思索著我應該要問他們什麼問題,能夠連結每個人的經驗和主題,同時讓他們能提供聽眾更多相關的收獲。什麼是一個20到25歲聽眾現在會面對最大的障礙?當他們要踏出第一步的時候,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問題,或是可能會面對到的最大的壓力和障礙。
我們和主辦的學生聊了幾分鐘,了解他們的感覺,幾分鐘後,就是我們的場次了,我們一個接一個走上台開始對話。他們各自花了15分鐘介紹他們現在的事業,之後我們討論了一些後續的問題。他們每個人在20幾歲的時候都做過重大決定,那些決定被認為是高風險、非傳統,可能會面對來自家人、父母和朋友極端的反對意見。比如說,日本那位創業家在畢業之後,拒絕了一個位在美國的國際組織高薪職缺,反之直接飛去孟加拉,在一個最貧窮,有時候甚至很危險的國家裡面,花了10年靠自己一手打造出一個企業。
那些跟在座聽眾一樣年紀時的高風險,非常需要有勇氣的決定,帶領他們走上非常不一樣的道路,也帶來今日的成功。
什麼是聽眾現在可能會遇到,最相關的問題?
最後,在所有的講者說完他們的故事之後,我問:
「我想這裡許多人都在問同樣的事情。他們也想要追尋自己的夢想,希望擁有有意義的生涯,能夠帶給世界正面的影響,踏出第一步。但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很有可能,現在想要做點不一樣事情,嘗試更高風險、非傳統的人生道路的最大壓力,是來自他們的家庭,他們的父母。當你22歲,要開始找第一份工作時,你周圍的親戚朋友都會迫使你加入一個安全的大公司,或是你的父母不斷要你去考公務員,你能夠撐著這些壓力多久,做你想做的事?你能夠持續多久,嘗試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就像自行創業,弄科技公司、社會企業或是出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