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路上觀察學會」成員林丈二在台北拍下,老公寓外頭的巨幅海報中,女人看似正從一扇鐵窗跳向另一扇鐵窗。 (攝影者.林丈二)
近年老屋風潮復興,越來越多人開始從街邊鐵窗、地磚、老門框等歲月遺留在城市的痕跡汲取靈感,轉換成設計,應用在空間、商品,成為文創新勢力。早在二十多年前,日本就有一批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作家、學者,組織「路上觀察學會」,主張走出室外,拋開專家帶領及所謂鑑賞力,用自己的眼睛,尋找街頭有趣之處。
他們像外星人登陸地球一樣,鉅細靡遺的將城市中看似微不足道、毫無意義的物件用畫筆、相機、文字記錄下來。其中一位,就是知名的建築學者,也是以茶屋、樹屋建築聞名國際的建築師──藤森照信。
「說穿了,就是當個漫無目的的路人,但是不看大標的,反而專看一些隱藏在城市肌理深處的微小趣味。」藤森照信接受「alive優生活」專訪時笑說。他這次受台北市立美術館之邀,來台參展,並帶領一票素人走上街頭當偵探,做路上觀察。
所謂路上觀察,跟一般逛街、街拍有何不同?藤森表示,角度不同。在觀看藝術或是物品時,我們通常以「鑑賞」的角度,而路上觀察的對象卻不是單純美麗、吸睛的人物或商品。「我們不看『生鮮』的東西,精美的生鮮對身體不好。」他打趣說。
在藤森等人撰寫的《路上觀察學入門》(行人出版)一書中,集結了學會成員們各種奇特的主題,有人撿拾建築的碎片、看地上的凹洞;有人畫下人孔蓋的圖案、記錄全球飯店的浴室備品;有人觀察貼在電線杆上的廣告傳單,甚至有人像賞鳥一樣觀察高中女生的制服……。有何意義?藤森笑說,完全沒有意義。「我們喜歡的,是這些物品與城市生活之間的關聯,這些平凡不過的東西,卻能夠讓人嗅到故事的氣味。」
這次在台北,他們也發現不少樂趣。如在騎樓中央突然出現把破舊椅子,上頭還掛了「請坐」紙牌,「這在日本是不可能出現,很有趣,但是不禁會想:『真的有人敢坐嗎?』」此外,一棟老公寓外頭的管線用紅色橢圓板子遮蓋,一旁的白牆竟然也畫著幾顆同形狀的氣球,「不知道是先有畫還是先有板子呢?」諸如此類的場景,我們不曾留意,這次都被他們的鏡頭獵取下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