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最新報導
udn最新報導:24小時即時提供國內外最新新聞,立即掌握各領域最新重大訊息。 
小說書評/想像出來的敵人
May 9th 2014, 20:28

推薦書:張國立《張學良與張大千的晚宴》(印刻文化)

《張學良與張大千的晚宴》書影。
(圖/印刻文化提供)
張國立是寫作的老江湖,見多識廣,題材多變,《張學良與張大千的晚宴》憑一張菜單、一場飯局,發想成為一本小說,拉出一個時代隱藏的風霜雪雨、暗溝伏流,委實厲害。

然而,全書賴以開展的,卻是不甚有說服力的前提──1981年,中共推動改革開放,加強三通統戰手法,台灣當局擔心張學良投共,不僅兩張的飯局一拖再拖,特務監控、竊聽、跟蹤,風聲鶴唳,疑神疑鬼。但兩位老人吃個飯,會趁機牽手飛走嗎?一如擔任眼線的女主角擱在心裡的疑問:「這麼大年紀,腿又不好的張學良,能跑去哪裡?」

小說寫道,情治單位反應過度,連高層也不背書。總統府秘書長面對不斷收到的情資,冷冷回應:「這種事不用送總統府,和國家安全沒關係,還交代,張大千和張學良都是國際知名人士,不要小題大作。」

小題大作之誇張,讓人想起約翰.勒卡雷間諜小說裡,為防情報單位被裁撤,不惜製造假間諜案的荒誕,雖然兩者情境不同。奇怪的是,情治單位不合情理的諸多反應,明明是作者所設計,讀起來卻覺得出自特務,見怪不怪,張國立以高超的敘事功力,把這段不太高明的情節發動權,塞給情治人員。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想像出來的敵人無盡的多,白色恐怖不就這樣來的?但本書寫來雲淡風輕,尋常生活取代了驚悚敘述,處處可見人情滋味。

張學良一生功過難定,歷史真相難明,即令留下口述歷史,也未能暢言。這些爭議,張國立不強作解人,藉小說角色追索探究。書中一些話語自有微言大義,如張學良說:「這把年紀,知道什麼時候對什麼人該糊塗,也知道什麼時候對什麼人不該糊塗。」又如張學良嗜讀《明史》,筆記寫得密密麻麻,他說,《資治通鑑》讀的是戰爭,《明史》讀的是人性的荒謬。這段話是否有所影射?他如何看待自身遭遇之謬?讀者倒不妨如書中連張學良垃圾都要翻的情報人員那樣,尋遍蛛絲馬跡,對號入座,以增添閱讀之趣。

《張學良與張大千的晚宴》書影。 / (圖/印刻文化提供)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isoajkls 的頭像
    yisoajkls

    2016徵求年菜推薦網路訂購最紅的商家.年菜訂購?台北年菜外送餐廳推薦(年菜)?年菜.今年不想做年菜推薦,網路宅配哪一家好?

    yisoajk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