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貿協議於2013年6月21日簽訂,在朝野協商後加開16場公聽會,從去年9月開到今年3月,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工商團體代表逾400人,上台發言人次就有322人,還原公聽會現場,你可以聽到最真實的聲音。
還原公聽會,你可以聽到最真實的聲音。 (攝影者.程思迪)
第1場 貨物、公路運輸業
運輸一旦被掌控,國安怎辦?
為什麼許多中資小額投資我國服務業後,卻讓它倒閉?顯然這不是商業投資行為,而是政治行為。請問我們的政府相關單位,知不知道這些中資投資台灣的模式代表的意涵是什麼?--警大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 董立文
他們進來後,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國家安全,萬一掌控整個島內的運輸配送,台灣的經濟將產生滿大的隱憂與滿大的影響。--汽車路線貨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張國典
第2場 倉儲、海運服務業
不怕競爭,「怕他們帶來奧步」
台灣倉儲物流業生態,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對於政府罔顧兩岸企業生態差異,輕忽台灣倉儲業者面臨民營vs.國營時可能產生之種種風險考量,實在無法認同。--中華民國物流協會前理事長 黃仁安
我們海運承攬運輸業經營重點是在國際網絡,這部分我們比大陸好,所以我們根本不怕,怕的是他們來了以後,把大陸那一套奧步帶來,這樣我們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崴航集團董事長 曾俊鵬
第3場 醫療、社會服務業
醫院列服務業,「很大錯誤」
生命其實是非常嚴厲的,不能隨便開放的,就像我們要去美國執業,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你一定要取得證照,所以我們把醫院列入服務業是一個很大錯誤。醫院是生命業,不是服務業。--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醫學研究科主任 郭正典
目前看到高階醫療人才跑大陸去,現在不是假日飛刀手一堆?事實上服貿一定簽,台灣高階醫療人才會到大陸,而低階醫療人才薪水會再降低。--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柯文哲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