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裡檢視圖片
相信許多人家裡都還收藏著老舊的大相簿,早年沖洗出來的相片多半會用黏貼式的相簿收藏,時間一久老照片已經牢牢黏貼在相簿裡,想數位化保存又擔心撕下來會破壞相片,但是使用平台式A4掃描器又無法將整個頁面快速一次掃瞄完畢,如果能有一種快速完成掃描又不用破壞照片的工具該有多好?走進3C賣場,最常販售的是「平台式掃描器」,雖然這類掃瞄器的效果好但操作過程費時,資料量一多時,相信沒有多少人有耐心將資料逐頁掃瞄,這些都是面臨資料數位化時卻步的主因。由於傳統平台式掃描器已不符合我的使用需求,因此開始接觸具有特殊功能的掃描器,只要有需要都可以馬上轉為數位方式保存。
按這裡檢視圖片最上圖這些掃描器都是我這些年購買過或使用過的機器,原本想將每一台機器都做介紹,但怕內容過多反而模糊了每台機器的焦點,所以本篇將只介紹最新上市且剛從日本購買的「富士通Fujitsu ScanSnap SV600」,未來有空時再慢慢補齊各台機器的介紹。以下由右至左的機器分別為(種類/特色/最大掃瞄範圍/約略台幣價位):
(1) Fujitsu ScanSnap SV600(照相式/免拆書,隔空掃瞄/略大於A3文件/約2萬)
(2) Fujitsu fi-5530C2(餽紙式/雙面同時掃瞄/A3文件/新品13萬,二手約1.5萬)
(3) Fujitsu ScanSnap S1500(餽紙式/雙面同時掃瞄/A4文件/約1.9萬)
(4) LOBOS LB-SC110(手持式/免電腦,單面掃瞄/A4文件/約2.6千)
(5) Iris anywhere2(餽紙式/免電腦,一次一張文件/A4文件/約7千)
(6) IRISPen 6(手持式/掃瞄辨識多國文字/直式或橫式文章/約8千)
(7) EPSON Perfection 1270(平台式/單面掃瞄/A4文件/約3千)
以下為本篇文章的內容,共分為九個小節的小品3C文。
一、前言
二、開箱
三、機器操作
四、掃描功能:平面掃描
五、掃描功能:名片掃描
六、掃描功能:書本掃描與辨識文字
七、解析度與顏色表現
八、相關周邊
九、綜合心得
這台機器是該公司我覺得最有趣的新產品,它於2013年7月剛在日本上市,會開始注意這台機器是因為之前已經購買過這家公司的兩款餽紙式掃描器,分別是「A4掃描器ScanSnap S1500」與「A3掃描器fi-5530C2」,對於這家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掃描器產品有一定的信心。因此上市後立刻透過管道從日本購得這台「照相式」的掃描器。它是一台可擺動鏡頭與LED光源的「照相式」掃描器,原理雖然與傳統的翻拍架類似,但是機器本身提供穩定的LED光源(非閃光型光源),可以大幅度改良這類照相掃描器的缺點,減少不均勻光源造成文件明暗不均勻的缺點;再使用獨家的校正軟體,修正書本曲線不規則的變化與手指壓按處的影像,將翻拍書本的影像品質大幅提升。
拆箱過程就省略,直接來看主機與所有配件吧。主要有固定架、傳輸線、電源線、軟體包、簡易說明書、定位軟布。
按這裡檢視圖片
市面上多數的照相翻拍式掃描器都是以LED點光源照射物件,會產生文件明暗不均勻,掃描品質欠佳的問題(取自官方影片中的畫面)。
按這裡檢視圖片
SV600為了改良這一缺點,使用擺動方式的光源,隨著鏡頭一起掃描以提高掃描品質(取自官方影片中的畫面)。
按這裡檢視圖片
那一卷黑色具防滑功能的「定位」軟墊布,主要功能是用來掌握書本掃描範圍,避免偏差過多或跑出掃描範圍,因此掃描書本時建議盡量讓書本置於黑布的上方中央,即使沒有太準確也沒關係,屆時軟體會辨識修正。這台機器最大掃描範圍可以到A3尺寸的文件或雜誌。
按這裡檢視圖片
超過DL範圍的書本,邊緣就掃不到了,這是要注意的地方。
按這裡檢視圖片
翻拍的鏡頭與LED光源就位於機器頂部,啟動掃描時會由內往外擺動一次。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下方看翻拍的鏡頭與光源。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側邊來看就比較清楚機器的全貌。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掃描器整組架好的情況如下,並不會佔用太多空間,不用時可以將定位軟布捲起收好。
按這裡檢視圖片雖然機器的頂部較重,但底座的重量平衡度維持的不錯,不至於產生頭重腳輕的晃動,但為了避免地震或碰撞,還提供了兩塊可以固定底座的扣環(用雙面膠布固定)。啟動掃描就按下圖「Scan」的大型按鈕,停止就按「Stop」(久按可以關閉機器電源),沒有多餘的按鈕操作相當簡便。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台掃描器必須與電腦連線下才能使用,按下「Scan鈕」會啟動隨附的「ScanSnap Manager」軟體,若有多台富士通的掃描器也可共用這套掃描管理軟體。如下圖片中,可以看到已經安裝了兩台富士通的掃描器S1500與SV600(另一台富士通A3的掃描器fi-5530C2則不是使用此軟體管理掃描,所以不會出現在這個選單中)。
按這裡檢視圖片
開始掃描時,會有一條白色的光帶從上到下將整個版面掃過一遍,主要目的是使用機器本身所提供的穩定光源照亮掃描物件,減少周圍反光與環境光的影響,也可以讓掃描物件受光均勻,避免發生過去這類照相式掃描器以點光源照射物件時,明暗不均勻文件品質不佳的頭痛問題。
按這裡檢視圖片
SV600提供兩種辨識模式,第一種是「平面文件模式」,第二種是「書本雜誌模式」。
按這裡檢視圖片先介紹「平面文件」模式:例如報紙、相片、名片、雜誌上的圖片都可以用這個模式掃描,例如下方這本作品集攤開的範圍超過A3尺寸,但是我只要掃描左邊的圖片,就可以用「平面文件」模式。
按這裡檢視圖片
軟體雖然會自動辨識圖片範圍,但是不一定可靠,有時候可以再用手動方式拉出需要辨識的範圍,可以重複拉取同一頁面的不同部位。
按這裡檢視圖片
如果圖片歪斜也沒關係,軟體會自動拉出框線,如果角度不對也可以再手動微調。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以後掃描報紙或隨手記錄一些資料也更方便了,過去用剪報方式保存資料,現在雖然有網路可以使用,但是難免遇到需要數位保存的實體資料,這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筆記也可以快速數位化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名片辨識也是使用平面文件模式,最多可同時辨識10張明信片,下圖我放了三張明片同時掃描測試。
按這裡檢視圖片掃描後需啟動隨附的「CardMinder」軟體,用來管理與辨識名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名片的正反面通常有不同資訊,因此先掃描正面後,再把名片翻到背面掃描一遍,透過手動選取的方式將名片正反兩面合併,再一起交給軟體辨識。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只要不是太奇怪的字體或藝術文字都可以辨識,但是像下圖「阿舍食堂」就辨識不出來了,不足的地方再用手動輸入。
按這裡檢視圖片
也可一次將名片匯出成Excel檔、CSV檔、V-Card檔、TXT檔做使用,或是將整個資料庫備份將來可以完整還原,不用擔心資料流失的問題,特別適合公司裡的業務往來之人脈管理。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接下來介紹「書本模式」,雖然官方建議是3公分厚度內的書,但是我找了一本小時候很喜歡看的「瀛寰搜奇」厚書來測試。
按這裡檢視圖片經過實際測試,4~5公分厚度的書,掃描也不是問題。
按這裡檢視圖片
書本攤開時,兩側通常不會平整展開,為了讓文件掃描品質提高,減少變形的產生,建議左右兩側盡量用手指壓住(壓上下邊緣無效),雖然手指會一併掃描進入,但是軟體提供了「去除手指」的功能,可以智慧修圖去除。
按這裡檢視圖片
雖然免破壞書本掃描的誘因很大,但是遇到這種深色圖片,又滿版編排的頁面時就會很困擾,因為軟體經常會錯誤判斷或無法自動辨識邊緣,得逐張用滑鼠壓住框線的四個角進行調整。例如下圖這本書的頁面就判斷失敗(紅色虛線沒在書本的邊緣),得手動調整。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將綠線拉到頁面中間(綠線表示將頁面分割成兩頁),紅線拉到四周邊緣(紅線表示頁面校正的邊緣),才算是完成邊框的設定。紅線的下方邊緣若出現不規則的波浪曲線,表示軟體偵測邊緣時遇到較大的錯誤,可再拉動邊緣與中間綠線的位置重新校正。
通常版面出現滿版照片的排版方式時,掃描文件幾乎都會出現邊緣辨識失敗的問題,當資料量一多時是一件很惱人的缺點,希望軟體辨識邊緣的能力能再提升。大部分書本都可以自動辨識中央分割位置與書本邊緣,而滿版排版較多的雜誌類書集,在邊緣辨識上就減弱許多。
按這裡檢視圖片
為了方便操作,軟體提供自動掃描的功能,否則書本頁面一多,按SCAN鈕的次數就很驚人,在軟體掃描模式設定「Scanning mode option」分頁裡可以設定「定時掃描」(秒數自訂)或「偵測頁面翻動掃描」。當機器偵測到翻頁動作的時候就可以啟動掃描,不用每翻一頁就按一次按鈕了。當然也會有偵測失敗的時候,只要用手在機器下方來回揮動兩下,讓機器偵測到類似翻頁的動作就可以繼續掃描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前面提到軟體提供「修掉手指入鏡」的功能,在軟體介面中有一個紅色虛線的按鈕(下圖右邊算起第二個鈕),點一下手指頭的位置,軟體會自動辨識範圍框住。
按這裡檢視圖片
如果框選範圍不正確,還可以再手動調整白色方塊的位置,或重複多點幾個手指蓋住的範圍,直到紅色區域可以涵蓋住整隻手指。
按這裡檢視圖片
移除手指的指令可以把所有頁面逐一點取後,再點「Apply」一次修除。其實移除手指的指令類似Photoshop「感應周圍填色」的功能,軟體會偵測紅色區域周圍的顏色,再用抹平填塞的方式處理,下圖左側中央就是軟體自動修正後的結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除非遇到滿版的彩色圖片,否則一般書籍都會留設左右白色邊緣,修正後完全看不出來有手指壓過的痕跡,下圖為「瀛寰搜奇」書中掃描後的擷取畫面。
按這裡檢視圖片
用這台掃描器來掃建築作品集中的案例也不錯,能夠快速的將建築案例數位化,無論是上課、剪報、交報告都方便多了,更棒的是不用破壞這些昂貴的書籍。
按這裡檢視圖片
當然這台掃描器也不是不可能完美無缺,這台機器遇到厚書時的缺點,容易把底下的頁面也視為書本範圍,如果要求掃描品質的話,就得手動調整是較煩人的地方。
按這裡檢視圖片
為了比較機器掃描品質,使用同一張明信片掃描比較。左邊為餽紙式S1500掃描的結果,右邊為照相式SV600掃描的結果,同樣設定為最高解析度時,SV600的細部紋路就不如S1500了,畢竟是透過翻拍數位化的機器,效果當然不如直接與感光單元接觸掃描的機器。
按這裡檢視圖片顏色表現:以下圖的型錄中綠色色塊為例,左邊為照相式SV600的綠色,明顯看出已經產生色偏了,右邊為餽紙式fi-5530C2的綠色,與型錄的綠色是較為接近的。這兩份電子檔都是掃描後直接觀看,無任何較色或影像強化調整,可以明顯看出照相式掃描器產生的色偏是較嚴重的,不如傳統式或餽紙式掃描器的顏色品質。
按這裡檢視圖片
再來是白色層次多的圖片,因辨識會自動加強對比,所以許多細節會消失也是較可惜的地方。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很多人擔心書面的反光會不會影響掃描品質,答案是不會的。常有書本採用銅板紙印刷,只要稍微傾斜書本就容易產生反光問題,但是在SV600高亮度光源且鏡頭隨光源角度掃描下,等於從書本正面接受掃描資訊,減少斜向角度所造成的反光。可以從下面這本旅遊雜誌來看,稍微側面一點就已經出現反光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即使書本表面的反光,掃描進來的文件也不會有反光或受光不均勻的問題(從掃描的文件檔案截圖出來)。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是掃描後放到iPad裡,與實體書本對照的情況。
按這裡檢視圖片
如果要辨識掃描文件裡的文字,建議直接掃描成PDF檔再由Adobe Acrobat Pro版內建的「辨識文字」功能處理,Acrobat Pro的文字辨識功能相當強大,即使掃描日本文件也可以精確的辨識出文字。
按這裡檢視圖片
當掃描的資料量多時,手指的消除校正會讓人不堪其擾,富士通官方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緊急推出一塊可以壓住書本或邊緣不平整報紙的壓克力版「BP600」,用以大幅度減少後製處理時間。但是這塊壓克力版還沒上市,尚在預購階段,且售價高達日幣15,750元,
按這裡檢視圖片以下資料擷取自日本官方網站,稍微瞭解一下才知道這塊壓克力版不是一般的透明壓克力版,表面有防止LED反光的薄膜,所以才賣這麼貴。
按這裡檢視圖片
雖然沒有機會取得這塊神奇的壓克力版,但是秉持實驗精神跑了一趟廣告招牌公司,請他們依照我要的尺寸割了一塊4mm厚的U型壓克力版。
按這裡檢視圖片
U型壓克力版的兩側是方便手拿的位置,4mm的厚度壓在書上會略微變形,當初是擔心太厚的壓克力版會影響文件的進光量。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以報紙加上這塊土砲製造的壓克力版來測試(上圖為無覆蓋、下圖為覆蓋),下圖報紙的顏色的確受到些微影響(但可以壓的很平整),且一般的透明壓克力版表面容易反光,因此掃描文件的上半處容易產生小範圍的反光問題(需注意周圍環境光源),畢竟這只是一塊簡單的透明壓克力版(4百多台幣),在價錢上跟官方產品差別甚多,不過它能壓平一些不平整的掃描文件,其他就不能要求太多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掃描不平整的文件時,可以壓上這塊壓克力。
按這裡檢視圖片
數位化後的書本、雜誌、筆記、資料、型錄,配合使用手機或平版電腦,真的是相當便利啊。以自己實際使用的經驗來說,出國再也不用帶厚厚的旅遊書了,放在手機裡更方便隨時拿出來查閱好吃的餐廳,或地鐵路網均相當方便。
按這裡檢視圖片雜誌掃描起來,放在平版裡閱讀的便利性也很高啊。
按這裡檢視圖片
看影片就清楚多了,掃書操作影片
[embedded content]
Fujitsu ScanSnap SV600 軟體校正書本範圍
[embedded content]
優點:
■ 效果為同類型產品最佳且不反光
■ 免破壞書本:免拆書掃瞄,對於珍藏的書籍不會造成破壞
■ 操作人性化:偵測翻頁自動掃描,或定時間隔掃瞄
■ 軟體可校正:附軟體修正書本扭曲歪斜
■ 可辨識名片:一次可同時辨識10張名片,分割建檔
■ 相容性高:厚的書一樣可以掃瞄(官網說3cm厚度以內的書本,實測4.5cm厚度的書仍可正常掃瞄)
■ 適合對象:飯店證件登記、學術研究單位、圖書館(取代翻拍架)
缺點:
■ 手指修正:為了避免變形過大,書本兩邊盡量用手指壓住,需要事後透過軟體修除
■ 書本辨識:書本裡的照片顏色較深,或是暗色照片滿版排列,則軟體在辨識區域容易錯誤,經常需要手動調整,如果頁數過多會很困擾
■ 掃瞄品質:透過翻拍鏡頭翻攝,因此影像品質不是最佳(不過這台主打的是便利性,若要影像品質高的朋友請使用餽紙式或平台式掃描器)
■ 處理速度:雖然A3大小文件只約3秒鐘就可掃瞄完畢,但仍需修正手指壓按處,或頁面無法辨識範圍時,要手動調整書本邊界曲線較為費時,不建議整本書本翻拍(若要掃描整本書,建議拆書後改用餽紙式掃描器,例如:S1500這款掃描器,但拆書行為對愛書人恐難接受)。
文章中的部分範例掃描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看比較清楚。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附加壓縮檔: 201309/mobile01-55519bfaf2f8ced654282cc2ba6b6cdd.zip
附加檔案已被下載1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