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依地區、都市化程度不同,各有不同的噪音防制辦法。除了從管制標準著手,許多國家為了降低汙染源,開發了各種形式的噪音防制工程。改善交通上的長期噪音汙染是許多國家施政、研究的要點,除了鋪設降噪路面、隔音牆,從車輛本身發出的噪音改善也是噪音防制工程的重要課題。
汙染源多來自交通
雖然民眾檢舉案例多為鄰里間的噪音汙染,或是營業場所、演唱會所導致噪音,但最大的噪音汙染源多來自交通。在住家、營業場所的噪音多是以末端管制的方式來控制音量,但交通噪音則多從噪音源防治工程著手。
以中國為例,北京地狹人稠、交通混亂,當地的公車、大巴士雖只佔總交通流量的5%到10%,但卻佔了北京整體交通噪音的40%到52%。根據《北京科技報》報導,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工程師盧文成表示,一般公車的行進平均音量為70到82分貝,但其剎車與起步時的聲音卻遠高於標準值。
加裝隔音牆、隔音窗
因此北京環保局針對車流量特別高的道路修建降噪路面、隔音牆、替民眾加裝隔音窗等。另外,他們也對北京市內的公車進行總體檢,發現大路公車的變速器與一般公車不同,導致在剎車、換檔時聲音特別大。因此北京環保局將各單位公車車場合作,將降噪技術運用到北京公車上,並改進引擎內部的瑕疵。
除了中國大陸,歐洲先進國家則是噪音防制工程的先驅。瑞士在2010年成功研發計算鐵路沿線噪音的電腦程式,透過蒐集瑞士鐵路1萬5000輛列車的噪音,並考慮到列車車型、車速、周邊地型、建築、路面結構和天氣等因素,研發團隊將所有資料製成龐大的數據庫。透過資料分析,研究人員可以依據不同的地形須配合的車速、車體結構,達成最有效的降噪。
奧地利研發消音水泥
一般的瀝青路面因有孔隙,以較水泥路面更具吸音效果,但對緯度高的國家而言卻是讓積雪難以清除,導致路面濕滑的主因。因此奧地利研發消音水泥,根據《新華網》報導,奧地利研發團隊在普通水泥路上加鋪一層防滑混合物,再用機械刷刷去水泥灰漿,可以降低約3到5分貝輪胎接觸面的噪音。
根據《網易新聞》報導,美國則利用鑽石將路面拋光,削去路面上不規則的突起跟顆粒,能有效降低約10分貝汽車行進間的噪音。除了降噪路面,德國亦嘗試以各種材質的隔音牆做為噪音防制的工程,包括水泥、木材、壓克力,儼然已成為城市裝置藝術的一部份。
繪製噪音地圖
台灣除了使用橡膠瀝青鋪設降噪路面、在高速公路、捷運設置隔音牆外,也效法英國,在2005年繪製北高兩市的噪音地圖。英國伯明罕市是全世界最早製作降噪地圖的城市,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聲音壓力,民眾只要登陸網站,輸入郵地區號就可以知道當地的噪音汙染情況。
北高兩市目前還沒有將噪音地圖提供民眾查詢,但環保署的噪音管制課已有記錄從民國89到102年國產與進口汽機車的噪音分貝值,依據型號、車廠記錄所有符合標準與不合標準的汽機車,不僅能督促廠商從技術層面改善汽機車的噪音汙染,也讓民眾從自身做起,在購買商品時多一個參考依據。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