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Dowlesan@flickr, CC BY-NC-SA 2.0
1997年春天的一個傍晚,當時我還是澳洲國立大學的一名心理健康研究員,我和我的妻子貝蒂·基齊納(Betty Kitchener,她是一位護士,業餘時間在紅十字會教急救課程)討論常規急救訓練不足的問題。這些課程通常都忽略心理健康緊急狀況,參與者很難幫助陷於自殺念頭、無端恐懼、創傷後壓力、酒精和藥物濫用,以及深感無力抓住現實而難以自拔的人。
貝蒂擁有關於缺少這些知識的潛在後果的第一手經驗。她15歲時曾經歷過嚴重抑鬱,最嚴重時曾嘗試過自殺。但她的家庭和老師沒有發現問題,因此她也沒有獲得支持和專業幫助。早期治療不力影響了她的恢復,她這一輩子都在經歷間歇性抑鬱。
為了幫助更多人不要遭遇貝蒂這樣的無助,我們致力於在當地社區建立心理健康緊急救助培訓課程。三年後,貝蒂辭去工作,專心發展心理健康緊急救助培訓,我們終於可以發布課程了。
這一項目的好處很快顯現出來,評估研究表明,參與者變得更能接受心理疾病對健康的影響,對他們幫助他人更有信心,並且隨時準備著在完成課程後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這些積極成果刺激了本課程的擴大。 2005年,本課程在澳洲全國、蘇格蘭和香港開設,並在此後擴大到另外20多個國家。光是在澳洲就有超過20萬人(超過人口的1%)接受這一培訓。
如此快速成長並不令人奇怪,因為心理健康問題是全球性的。在澳洲,每年大約每五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位被確診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但他們中有很多人得不到專業幫助。其他先進國家的數據也差不多。這意味著你要嘛受到了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要嘛和某位這樣的人關係密切。事實上,每個人都與某位有自殺傾向的人關係密切,區別只在於他是否知道這一點。
★ 了解人生每一階段的理財需求,選對正確方法累積財富,遠比盲目投資獲利更重要...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