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果如外資圈預期,蘋果第二季財報優於預期、但第三季營運展望保守,外資昨(24)日指出,iPhone第二季銷售不錯,在於iPhone4/4S賣得好,壓低整體獲利;整體而言,iPhone結構性問題仍在,概念股股價高興一天就好,低成本iPhone供應鏈相對勝出。
整體而言,蘋果第三季iPhone銷售恐怕還是得靠iPhone4/4S舊機款力撐。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楊應超預估,第三季與第四季iPhone出貨預估將分別達3,000至3,300與5,000至6,000萬支。
麥格理資本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指出,蘋果股價反彈,在於美國分析師對第二季iPhone出貨預估太過保守,但台灣供應鏈數據加起來大概3,200萬支,其實跟實際數字差不多。
張博淇指出,iPhone4/4S是蘋果第二季iPhone出貨優於市場預期的主因,證明降價策略有效,符合原先對於第四季「低成本iPhone銷售會優於iPhone5S」的佈局基調。
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認為,現階段佈局iPhone概念股,還是以低成本iPhone供應鏈為主,只是台灣低成本iPhone供應鏈不多,只有和碩、台郡、大立光、玉晶光,且股價不是已漲過,就是橫跨高低階手機,因此,徒增選股風險。
法銀巴黎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陳佳儀也認為,蘋果iPhone所面臨的產業競爭問題,顯然無法從第三季展望找到答案,既然結構性問題無解,佈局就不必躁進。
張博淇認為,蘋果第三季營運展望隱含著低成本iPhone與iPhone5S的少量出貨,也就是說,9月底「上市且開賣」是可能的,但能否順利量產到滿足蘋果迷的基本需求,又是另一回事,因此,新款iPhone放量還是得等到第四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