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最新綜合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科學辦案:如何找出「洪仲丘案」誰在說謊?
Jul 23rd 2013, 09:03, by Y. M. Huang

=""
presidential office@flickr, CC BY-NC-ND 2.0

最近太多社會案件都讓人心癢癢的,而恰巧這些案件都和說謊有關,那我們就來談談說謊吧!

撇開是否有人說謊,其實不同的人在經歷同一件事情後,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尤其對於一些模稜兩可的事件,各自做的不同詮釋,可能會有天壤之別的差異。十多年前有部法國電影「安琪狂想曲」就是從男女主角的角度來詮釋同一個故事,一個很甜蜜、另一個很驚悚!

由上述的例子可以知道,即使人們在沒有企圖要說謊時,本身對於事件的詮釋就是不同的。再者,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記憶痕跡會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容易受到外在世界的影響,導致可能無法區分哪些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哪些是聽來的。

美國記憶研究大師Elizabeth Loftus和Katherine Ketcham撰寫的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因為中文版的譯者最近有很多爭議,就請有興趣的朋友去看原文的吧),當中就提到很多回憶自己有遭童年性侵的個案,其實並沒有被性侵,而是在互助團體中聽了別人的故事,而產生的假記憶。Loftus在一個節目中提到,如果要用三個詞彙來描述我們的記憶,那就是suggestive, subjective & malleable,也就是說我們的記憶是非常容易受到暗示、非常主觀的、且相當脆弱的。

那如果有人真的有意要說謊,我們要怎麼知道他們是否在說謊呢?大家可能會想到測謊器,但其實已經有太多方式可以破解測謊器了。日前成大的副校長何志欽說以後或許可以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結果來取代測謊器,這個想法概念上並非不可行,但相信聰明的罪犯們一定可以想出別的方式來破解!

常看電視影集的朋友應該對於測謊不陌生,在影集「別對我說謊」(Lie to Me)提過幾個方式,剛好和這次要介紹的研究裡所採用的方式很相近。第一個方式就是要求受訪者先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描述事情,例如請他回想自己昨天從早到晚發生的事情,接著請他倒著順序回憶。他們的說法是,如果不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要倒著描述是相當困難的。第二個方式是讓實驗參與者手中握一顆蛋,如果過於緊張,蛋就會破掉,就知道這個人是否有在說謊。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isoajkls 的頭像
    yisoajkls

    2016徵求年菜推薦網路訂購最紅的商家.年菜訂購?台北年菜外送餐廳推薦(年菜)?年菜.今年不想做年菜推薦,網路宅配哪一家好?

    yisoajk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