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成本單位還是盈餘單位
怎樣的履歷可以步步高升?照一般台灣傳統科技業的經驗,大概是行銷、業務爬得最快,因為直接面對客戶,對公司營收的直接影響最顯著。研發、技術類人才也有一席之地,因為是公司長遠競爭力的基礎。管理工廠、供應鏈的人在代工業或製造業也十分重要,因為這些公司的競爭力就是製造能力。
但是支援部門例如會計、稽核、行政、人資、財務或法務?在一般科技公司又叫成本單位。能進入決策高層的少之又少。這類職務的工作是確保公司的運作沒有「偏差」,但不會直接增加或減少公司的獲利。因此這類職位雖然重要,也需要值得信任的人負責,可是只有重大狀況才會需要他們的意見。一般決策不會包含支援部門的。
(註:這裡是討論一般科技公司的狀況。但也有像 InterDigital 或 RIM 這種公司,當本業日漸衰落於是就開始拿專利告人營利,這時法務部門就搖身一變成為盈餘單位了。)
那是不是進了支援部門,一輩子就不可能過決策層的癮呢?當然不是。第一份工作不會決定一生的職業。事業常常不是一直線。例如蘋果最近挖角的 Paul Deneve,就是一例。

圖片來源:wikipedia
稽核一路作到聖羅蘭執行長
攤開履歷,Paul Deneve 其實是財務出身。第一份工作是艾克森石油的稽核(internal auditor)。後來當了查帳員(financial controller)。接著到蘋果的歐洲分公司當行銷與業務接近七年。
接著 Paul Deneve 展開了對科技業人來說,更少見的經歷 — 進入時尚精品業。十年之內,他歷經 Courreges、Nina Ricci(香水),與 Lanvin(浪凡,以女裝聞名)等時裝品牌。也同時一步步爬上總裁的職位。其中浪凡還是台灣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所擁有,可算台灣品牌?
王效蘭女士擁有的 Lanvin。

圖片來源:JournalDesVitrines.com
頂峰時,Paul Deneve 當上了聖羅蘭,現在改名叫聖羅蘭巴黎(Saint Laurent Paris)的執行長。聖羅蘭是法國精品集團 Kering下的品牌之一,旗下還有 Gucci、Bottega Venetta、Fnac(法雅客)、Puma 等著名品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